关于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的隐私与声明

“首届中国手机影像”(下称“大赛”或“赛事”)是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深圳趋光前行文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太平洋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下文简称“我们”)为您提供的手机移动影像大赛的服务平台(下文简称“本平台”)。您在本网站上传的图片将会参加全国赛事评选,我们尊重并重视您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并遵照业界成熟的安全标准,保护您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为全国赛事,您上传的作品及作品信息将基于您的授权在全国进行展示,其他用户可以通过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官网、小程序、H5看到您的作品及您的帐号、昵称和头像。

为了对您上传的作品(图片)进行评选,我们需要收集您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码,电子邮箱、联系地址、年龄),以便我们在评选过程中与您联系,确认作品满足参赛标准。

为了更好地优化本平台的运营、提升消费者使用中国手机品牌拍照的体验,在您许可的情况下,我们会基于您反馈的性别、年龄、所在地等信息进行分析。收集的数据不会用于与平台运营统计分析、手机相机优化分析无关的用途。

1.我们如何收集和使用您的个人信息

注册和登录平台

当您选择参加“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时,您需要注册个人帐号,并且授权我们使用您的个人帐号对您的身份进行认证,以唯一标识您的身份和管理您的数据。为此,我们将为您在大赛平台中创建唯一的“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用户ID,根据您的个人帐号服务地信息存储您的个人资料。

完善和修改个人信息

为了进行参赛者身份验证、参赛作品核对等服务,我们会在上述目的和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本次大赛的隐私声明收集、处理您的个人信息。在提交作品阶段,为了大赛运营的最佳效果以及后续同您联系,您需提供注册帐号的相关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城市、手机号码、个人邮箱、年龄);在获奖之后请进一步提供准确有效的个人信息用于核实您的身份包括姓名、联系电话、邮件地址和通讯地址、银行帐号。如涉及到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您需要补充提供身份证或护照扫描件。您的个人信息仅会被用于与赛事相关的方面。在大赛“投稿截止”前,您可以随时更新您的个人信息。

参赛及上传作品

您可以在大赛“投稿截止”前报名参赛,我们将记录您的报名信息。当您上传参赛作品时,您的参赛作品(图片)及作品相关信息将会被收集,包括作品名称、作品描述、参赛组别、拍摄机型、图片的EXIF信息等。这些信息将与您的“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划”用户ID一起存储。我们会基于您的“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用户ID将您的评选结果告知您所在区域的运营人员,由他们代表我们与您联系,完成获奖前的作品确认工作和获奖后的奖品发放工作。请您注意,当赛事进入“投稿截止”,您将无法继续上传、更改或删除您的作品。当您在“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平台提交作品时,即表示您授权主办方进行评审和评选。根据大赛宣传需要,我们会挑选部分参赛作品在本站点或授权合作渠道向中国境内路演展示。

此外,我们将基于您的授权在本站点向中国用户公开展示您经过审核、符合参赛条件作品和您的个人帐号或第三方帐号头像和昵称。您可以在上传参赛作品时授权,在“个人中心”中修改您的授权。

查看、管理参赛作品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参赛作品”查看已经参赛上传的作品信息及状态。秉承大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修改和撤回作品信息需要在作品入围或获奖前完成。一旦赛事进入“投稿截止”且“终审评选”尚未结束,为确保大赛公平,此时您将不可以修改或删除您已上传的作品。

浏览参赛作品

如您是参赛者,您上传的作品及其信息通过审核后,将基于您的授权或者大赛协议面向全国用户进行展示,全国的用户都可以通过“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网站浏览您的参赛作品(如图片、视频)及作品信息包括作品名称、参赛组别、拍摄机型、作品描述),并可以看到您从个人帐号授权获取的用户昵称、个人头像。

如果您尚未参赛,我们也欢迎您通过“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网站查询、浏览参赛者提交的作品及相关作品、作者信息,您也可以通过相关合作渠道上的作品宣传了解参赛作品信息。

作品评选、获奖通知和奖品发送

我们将对全国参赛者的作品统一进行审核和评选,您通过审核的作品将根据您的授权情况在“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网站上进行全国展示。我们将会在投稿截止后对所有的参赛作品进行评选。

当“综合终评”后,如果您的作品入围获奖,我们可能会将您的入围或获奖作品在“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网站上进行公示,并基于您的授权在合作渠道上进行线上或线下展播。被公示的信息可能包括参赛作品(如图片、视频),作品信息(包括作品名称、参赛组别、作品描述、拍摄机型)以及您反馈的姓名、国家/地区、和获奖名称。

在赛事评选过程中我们的运营人员可能会与您联系。例如在评选入围作品时,我们可能需要根据您留的联系方式由承办方关联公司运营人员与您联系以复核作品是否为原创作品,是否使用手机拍摄等;当您的作品获奖时,我们可能需要根据您留的联系方式与您取得联系,以便跟您进一步获取或确认您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号码、邮箱、银行帐号、身份证或护照扫描件,以便我们对您进行发奖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

2.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本赛事仅接受成年人参加。如果您是未成年人,则需您的监护人同意相关服务条款后方可参加。父母和监护人也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并监督未成年人。本赛事仅接受成年人参加。如果您是未成年人,则需您的监护人同意相关服务条款后方可参加,并在您提交个人信息之前,寻求您的监护人的同意和指导。如您的监护人不同意您按照本政策使用我们的服务或向我们提供信息,请您立即终止使用我们的服务并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监护人也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并监督未成年人。

3.第三方服务

我们会通过承办方关联公司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说明、本声明以及任何其他适当的保密和安全措施来为我们处理这些信息。例如,协助提供运营服务支持(大赛评选、作品宣传、获奖公示、奖品/奖金发放等)、协助提供运维服务及支持(系统维护,版本升级,数据统计和分析等)。为此,我们需要向这些关联公司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分享必要的个人信息,如昵称、姓名、国家、个人简介、个人作品及相关描述、联系方式、银行帐号等。这些信息仅用于“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目的。

4.管理您的数据

为了您可以更加便捷地访问、更正或删除您的个人资料,同时保障您撤回对个人信息使用的同意的权利,我们为您提供了相应的便捷操作设置,您可以参考下面的指引进行操作:

您可以随时访问“个人中心”更新和删除您在大赛平台中填写的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段和联系方式。您也可以通过访问“参赛作品”来对您的未“入围”作品进行修改或删除。同时,请您理解并同意,如果您的作品已经参与赛事,且该赛事正在评选中,即赛事已经“投稿截止”且“综合终评”尚未结束,为确保大赛公平,此时您不可以修改或删除您已上传的作品。您亦可以管理您未入围作品的公开展示授权。如您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如您想要删除通过个人帐号授权给“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的信息,请在大赛网站“个人中心”中点击“删除帐号”。在“删除帐号”前,您需要首先删除所有大赛平台上您已上传的作品。如删除账户生效,您的所有个人信息将会从该网站清除。您下次通过个人帐号或第三方帐号重新授权登录网站后,大赛平台将认为您是新的参赛用户。所以您也将无法查看已删除历史的信息。您也可以参考6.如何联系我们描述的方式联系我们来修改或者删除。

您线下反馈给我们的其他信息将在数据留存期到期后自动删除,如您需要修改和删除这些信息,请您参考6如何联系我们描述的方式联系我们来修改和删除。

如您对您的数据主体权利有进一步要求或存在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chenzhipeng@pconline.com.cn以并行使您的相关权利。

5. 数据存储地点及期限

我们将依据您的个人帐号登陆时所选地点,决定您的个人数据的存储地。

除非法律法规有其他要求,我们仅在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时间内保留您的个人信息,并在超出下述保留时间后删除或匿名化处理您的个人信息。您可以通过“参赛作品”删除尚未启动评选的作品和您未入围或者未获奖的作品,通过“个人中心”修改和删除您的年龄、性别或者联系方式时,我们会立刻从服务器上删除您的相关数据。您亦可以通过帐号的销户功能向我们发出销户请求时,当您没有入围或者正在评选的作品的情况下,我们将立刻删除您的所有在“首届中国手机影像大赛”平台存储的个人资料和作品数据。如果您的作品已经入围或者正在评审,如您仍希望销户,请您参考6.如何联系我们描述的方式联系我们来处理。

同时,承办方关联公司将会在达成本政策所述目的所需的期限内,即两(2)年内保留您与参赛作品相关的个人数据,除非按照法律要求或许可需要延长保留期或受到法律的允许。

为了保障客服服务问题处理质量,客服处理的相关数据,如邮箱地址、电话号码、投诉或建议信息、个人作品等将保存两(2)年这些数据不受您是否销户的影响。

此外,当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生停止运营的情形时,我们将以在网站上显示公告形式通知您,并在合理的期限内删除您的个人信息或进行匿名化处理。

您的其他诉求或者疑问请参考6. 如何联系我们中的描述方式联系我们处理。

6. 如何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个人信息相关事宜有任何问题、意见或者建议,请您点击此处(添加隐私问题反馈链接)反馈,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专职部门(或个人信息保护专员)将会尽快回复并联系您。

如果您对我们的回复不满意,特别是当我们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损害了您的合法权益时,您有权向相关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行业自律协会或政府相关管理机构投诉或使用其他外部途径。若您不了解相关投诉途径,您也可以向我们了解可能适用的相关投诉途径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在收到您的问题、意见或建议,并验证您的用户身份后的十五天内予以回复。